落地生“金”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近日,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发布了《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对4028家高校院所的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达2054.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当年到账金额达1352.7亿元,总合同项数达64万项。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其中,高校院所作为我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主要供给方。近年来,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密集出台,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断的提高,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前不久,零磁医疗设施有限公司在杭州揭牌。这家企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高新金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起组建,底层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团队的科技成果。
房建成介绍,人的心脏等可以检测出极弱磁信号,利用这些身体部位发出的信号,能够直接进行疾病诊断,具有无损伤、无辐射、便捷快速的特点。基于零磁空间、磁强计等技术突破,房建成带领团队研发出心磁成像设备,并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多家医院投入临床前期研究,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一个4000平方米的工业生产厂房已被改造成设备生产车间,产线建成后,心磁成像设备的年产能将达到100台。相比动辄几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一台心磁成像设备只需要数百万元,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心磁成像设备走向产业化,是我国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相继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措施,有力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在国务院参事、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贺德方看来,随着科学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体系加快完善,我国在健全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完善收益分配激励制度、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迈上新台阶。
“整体上看,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活跃。”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介绍,从《报告》统计的情况去看,近年来,以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总合同金额、当年到账金额、总合同项数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慢慢的变多高校院所的总合同金额创新高。2023年,共计396家单位转化总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7.4%。
去年年底,明吉埃尔法智能工业科技(大连)有限公司发现大连大学的一件开放许可专利契合自身技术需求,随即与该校科研团队展开合作。这件专利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极大提升了系统性能,迄今已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近1000万元。
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报告》显示,约60%的科技成果通过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方式实现本地转化,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非消极作用。从区域看,北京、上海高校院所输出到别的地方的科技成果较多、辐射能力强;江苏、广东承接了大量别的地方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
近年来,我国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体系建设,产学研融合向深拓展。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6万亿元,同比增长28.6%,共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报告》显示,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截至2023年底,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转化服务平台数量近1.96万家。
“基础研究对前沿技术、产业变革往往有着非常强的牵引作用,而很多基础研究成果来自高校院所。”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科学技术探讨研究院院长彭慧胜认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往往聚焦源头创新,向下游转化的链条较长。近年来,复旦大学通过建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开放相关数据库等方式,以平台建设畅通信息对接渠道,帮助市场挖掘有转化潜力的科技成果。
在聂飙看来,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做沟通合作,建立互信互利的信息对接渠道,以自身需求为牵引,支持和鼓励高校院所开展研发活动,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良性循环。“同时,还应进一步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产品首购首用,加强场景应用,为技术找场景、为场景找市场,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快进入市场。”聂飙说。
高水平、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加强技术转移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在实训实操能力方面的培养,着重考核专业人才在运营服务、实际贡献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能力。一大批科技“红娘”和技术经理人加快走向市场。
“他们不仅要熟悉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文件内容、转化模式、业务流程等,而且要具备政策法规运用、前沿技术判断、知识产权管理、科技成果评价、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法律合同谈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欢喜介绍。
在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人才教育培训方面,《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1038家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高校院所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近1.79万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趋向专业化。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23年底,只有约1/4的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约1/4的高校院所与市场化转移机构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约一半的高校院所建立了专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队伍。
聂飙认为,技术经理人作为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纽带,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技术经理人面临着行业标准缺失、知识体系不完善、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等挑战。“面向未来,要逐步培养技术转移和科技型创业人才,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聂飙说。(谷业凯)
目前专对于无人驾驶的保险产品较少,部分保险公司正在进行有关专属保险产品和服务的探索。
新昌县副县长王丽英介绍,当地引导本地企业进入机器人产业蓝海,同时招引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抢先发力机器人产业链,新兴起的产业“生根发芽”,近两年研发费用达12亿元。
“大雪节气时,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此时自然界阴气极盛,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气转盛而潜藏于内。
高校科技成果怎么样转化?如何克服这一普遍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政策保障、体制机制、应用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了技术转移研究院,通过构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这款智能仿生手应用了脑机接口技术和AI算法,可识别佩戴者的运动意图,并转化为动作……”近日,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在浙江杭州举行,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5+2”国家顶级节点已全面建成,接入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370个,接入的企业节点超过45万家。
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12月2日至5日在重庆举办。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前10个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4%,连续20个月保持在30%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7.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2.7%。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接连召开重要会议,高度聚焦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在2024年世界电信标准化全会上,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局发布了该部门第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决议。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了消费的创新发展,满足了花了钱的人高科技体验和品质生活的追求。通过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使前沿科技成果惠及更多消费者,慢慢的变成了各国促进消费的关注点之一。
数智化加工大米与传统方式加工大米,有什么不一样?一键预约、自动过磅、烘干、加工、包装、装车……记者来到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的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加工稻谷30万吨的5G智能车间里,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首任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介绍了未来长征火箭发展的方向。
该公司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于11月25日正式投运,并在工程验收过程中首次应用无人机激光建模技术。
这一发现将有利于研发实蝇类害虫的新型控制方式,从而提升我国果蔬产业抵御这类害虫的能力。
协议紧扣“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科学技术人才集聚高地 共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
2日,第29届亚洲种子大会在海南三亚召开,大会以“潮起亚太 种业辉煌”为主题,由亚太种子协会主办,将持续至6日。
3日13时56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三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近年来,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生产应用,香港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促进“环环相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愈发清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TBM)“江汉先锋号”在土建4标8号平洞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郑重进入TBM掘进施工新阶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了运城市夏县崔家河遗址考古发掘资料,该遗址属于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中期庙底沟文化,并出土一件同时期罕见的彩陶鱼纹盆。
近日,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是科普法自2002年公布施行以来的首次修订。此次修订聚焦科普工作中的明显问题,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